2016年3月1日,根据《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规定,为突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特色,重点培养临床思维,拓展专业视野,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我校医学技术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合作育人,针对12级五年制学生开展了一次卓有成效的综合实践技能培训。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医师开展CT见习带教
本次综合实践培训采取“1+1”校外见习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从2016年3月1日-7月3日,运用临床结构化分站式培训原理,校外见习由医院医师带教,分阶段在放射科、介入放射科、CT室、磁共振科室、超声功能科和核医学6个科室轮转,并且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各科室的专业讲座、病案分析、集体阅片等专业活动;校内技能培训由学校专任教师带教,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方式,设:常用影像设备操作、PACS系统阅片诊断、病例影像报告书写、X线检查、超声检查、病案分析6个标准技能考核站。该课程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型C类课程,考核方式为校内、校外技能型考核各占50%。通过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和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标准化考核,让学生贴近工作岗位和临床一线,以任务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现代医学发展依赖于新技术与新设备的运用,尤以医学影像设备发展最为迅猛,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全国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资格准入制度以来,各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队伍专业化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技术,影像技术是影像诊断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两者相互依存,并驾齐驱,共同引领专业发展。
云南省医疗卫生基础较薄弱,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现有医疗人员中,医学影像相关专业人才紧缺,大部分医学影像检查及设备操作等技术工作还在由诊断医师“双肩挑”完成,严重制约着云南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服务水平的提高。我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于07年设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目前云南省内同等高职高专中创办最早,发展较快的一个专业,把握医技专业行业特点,坚持“稳规模,育精品,重质量”原则,累积培养专科毕业生达429人,2012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特色骨干建设示范院校,同年9月经教育厅批准,拓展办学渠道,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制,2010-2015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主要服务于云南省内15个州、市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2015年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云南省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从夯实培养基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入手,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指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五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综合实践技能培训课,与临床工作岗位衔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环节,学校积极与曲靖市校外实训基地(三级甲等医院)开展院校合作育人,秉承素质与能力并重,标准与实效结合的教育方针,采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经过三年半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再通过半年综合实践技能培训和校外临床见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贯彻“知行合一、精技勤能、捕像捉影、明辨求实”的特色理念,以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深化理论知识;又从实践到理论,使知识更加完善和健全,从而更好的指导医学实践。专业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技能由浅入深,递进上升,使学生更加坚定了职业发展信心,了解了行业发展的现状,同学们普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明白了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培养“三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恪守“修德、笃学、爱伤、协作”的专业实践精神,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强化了核心技能,收获颇丰。
教师在此次教学活动中,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实现了科教融合、教学相长,积极听取临床专家和医师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对实践带教、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在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密切开展的院校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与实践教学医院、带教医师和参训学生交流,并通过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微医影”(qjyz-weiyy)公众微信平台的校外见习教学满意度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内容安排、外聘教师带教过程、教师态度、评价考核等方面做出的客观评价,满意度高达91.6%。 作者:濮宏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