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建党百年·口述云南】28岁病逝,他为中国留下了一本“人民需要的书,革命需要的书”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5-21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共青团云南省委

联合摄制、出品的

系列短视频《建党百年·口述云南》党史篇

今天推出第一集

《红色人物·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张伯简》

 

1926

毛泽东任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聘请他担任教员

并将他创作的

《社会进化简史》一书

列为“授课以外之理论”

10种读物之一

说明: IMG_256

张伯简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封面

1942年党中央在延安开展整风学习

毛泽东给胡乔木写信

提出将

《社会进化简史》

列为全党整风必读理论书籍

并说

“这是一本人民需要的书

革命需要的书”

 

1925年,他担任了

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

1926年,他任党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

同张太雷、邓中夏等人

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他,就是出生在云南剑川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张伯简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的一个十字街头,连排的商铺中一间两层的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张伯简的旧居。

几年前,重新布展建设的张伯简纪念馆在剑川古城开馆,张伯简故居陈列室同时对外开放。走进这里,听着讲解员讲述张伯简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和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奉献的光辉一生,仿佛回到了百年前那段风雨如晦、激情燃烧的岁月。

说明: 张伯简纪念馆门口2

1898年出生在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一个白族家庭的张伯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理论家、革命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少数民族先驱。

100多年前,张伯简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勤俭学,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1921年冬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旅欧学生中参加共产党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从此全身心地投入早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理论著作和革命斗争中,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短暂的一生,绽放出绚丽的革命火花。

说明: 张伯简纪念馆门口全景

张伯简纪念馆

“从仅有的少量的寄回家的书信中,我就看出来张伯简是一个善良的人,尊敬长者,为人谦虚、诚实。”张伯简的侄子张保营谈及伯父时这样说道。

求索救国之路,探索革命真理

1917年,张伯简中学毕业,目睹当时军阀割据,遍地疮痍,民不聊生的国家境况,他想到四川参加云南起义的护国军未成后,便不顾父亲反对,毅然离开云南,来到当时风云际会的南方革命中心广州,在一所滇军医院里做了3个月的军需工作。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广州各界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严酷的现实和民众的英勇斗争,更激发了张伯简的爱国热情。同年冬天,张伯简以“理财本非所能”为由,辞去了军需职务,离开广州,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远渡重洋,到了巴黎加入留法勤工俭学行列。

当时的巴黎,聚集了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优秀中国青年,寻求真理,后来在中国早期传播共产主义的革命历程中成为中流砥柱,这些人的名字是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赵世炎······

在法国期间,张伯简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协会”的活动和法、德两国工人运动,并成为学会的中坚分子之一,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说明: 勤工俭学展板

1921年冬天,张伯简转赴柏林勤工俭学,在那里,他加入了共产党,忘我地投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中。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周恩来和张伯简分别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

他身在异域,却时刻关心家乡的革命,写信给云南学联,鼓励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张伯简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

辛勤笔耕,传播火种

1924年,张伯简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继而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编辑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他从上海给故乡亲人的信中说:“甫至上海,即为团体工作羁滞,责任所在,义不容辞。”“伯简现在和将来,都要从事民族革命工作,生活早东暮西,实无法顾及家庭。”

1925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1925年秋奉调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等领导工作。

说明: 《社会进化简史》展板

张伯简纪念馆内的《社会进化简史》展板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张伯简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我国较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在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填补了用唯物史观系统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空白。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该书被列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将此书作为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目予以推荐。

短暂而奋斗不息的一生,精神永存

1926年,张伯简任党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同张太雷、邓中夏等人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为了筹划这次罢工斗争,他夜以继日奔波于军运、工运等工作中,导致肺病复发,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同年8月,积劳成疾的张伯简在广州与世长辞,年仅28岁。

说明: 张伯简省港大罢工展板

张伯简纪念馆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为张伯简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经世流年,精神长青。张伯简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是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颗流星一样照亮了民族复兴和独立的事业。

说明: 剑川古城全景

现在的剑川县城

张伯简去世后,剑川历代的革命青年,继承和弘扬了他的革命精神,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伯简牺牲95年后,他的家乡剑川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剑川已经实现高质量的脱贫,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历史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剑川儿女以坚定的信心,把剑川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美好。(云视网 记者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