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寒露。自此,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秋燥明显。我们走过了秋高气爽,迎来了斑斓深秋,天冷夜长。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民间也有谚语,“露水先白而后寒。”较白露时节,因气温更低,清晨之时的露气寒冷,花草树木上的露珠凝结为白茫茫的冰霜,透着深秋的寒气。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自白露起,鸿雁陆续南迁过冬,古人认为,先到为主,后至为宾,晚到的大雁就会被当成宾客;深秋之时,鸟雀不见,海边则出现很多蛤蜊,因贝壳的条纹、颜色与鸟雀相似,古人便认为是鸟雀变的;此外,菊花在寒露时节已遍地盛开。
寒露时节,已至深秋,无论是王安石在《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中所说的“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还是戴察在《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所说的“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都能感受到诗人面对秋末寒凉、草枯叶落的感慨之情。
不过,虽天气上略有萧瑟之感,但秋景往往美不胜收。在民间,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且与重阳节时间相近,邀约亲朋、登高赏菊也是寒露时节的一大“重头戏”。无论是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下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昌龄在《斋心》中写到的“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都在惬意之中展现了菊花的美。
除了菊花,登高远眺,观赏红叶也是此时节的一大雅事。正如杜牧在登高望远时诗兴大发,写下的名句所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山的红叶层林尽染,好一幅五彩斑斓的深秋美景。
天虽凉,情愈暖,愿你在这个起风的日子里,依然能依风起舞,收获意想不到的欣喜和温暖。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文稿来源:内容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