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群美丽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寒冬,他们都活跃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为农民增收播撒科技的“种子”;总有那么一群忙碌的背影,无论周末假期,无论白天黑夜,他们都穿梭在实验室,专心致志,在显微镜下探索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们,就是曲靖医专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

杨本寿教授在田间地头为企业、农户传授生物技术
“夏风吹动谷连天,麦浪金波万里绵”
今年6月,我校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杨本寿教授,带领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参加了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云南省第十届“挑战杯”·动感地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八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等多项创新创业比赛。经竞赛组委会预审、初评、复评,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斩获金奖4枚、银奖1枚、铜奖9枚、三等奖3枚。其中,参赛项目《养猪革命——异位微生物发酵床》,经过省赛的层层选拔,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全国竞赛。打破了学校近四年来双创工作无金奖无国赛的局面。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校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是依托学校微生物研究所、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杨本寿教授为核心,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团队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杨本寿教授的带领下,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实验室,致力于微生物肥料、食品发酵、云南野生菌、药食两用菌的研发、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活性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的研究等。团队主持或参与市厅级以上课题30余项;在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彭培英老师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题为“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Scrub Typhu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7”的研究成果;团队多次获得曲靖市科技成果奖。在指导学生参加的“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双创大赛中,累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80 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金奖7项、银奖12项。2021年,团队研发的“重要佤药‘娘母良’繁育育栽培关键技术”被临沧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科学技术成果。2022年,团队研发的“蝙蝠蛾拟青霉JY6-6在咖啡上的研究与应用”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


团队获得的硕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将继续深耕微生物研究领域,以“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向上精神,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杨本寿教授与团队成员